我校连线东盟高校分享抗疫经验
5月19日下午,由中国—东盟中心等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抗疫经验分享视频会议成功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我校等40所中外院校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此次会议以“新冠肺炎的诊疗、救治和预防控制”为主题,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方军,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院士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视频会议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我校孙逸仙纪念医院许可慰教授等医学专家分别作交流发言,从大学在新冠肺炎抗疫中发挥的作用、新冠肺炎流行的预防和控制、重症病例的诊疗、临床常见问题的处理、院感控制等专题角度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抗疫经验和有效实践。

各国医学专家就疫情诊疗与防控、疫苗和药物研发以及人才培养等问题深入交流
我校孙逸仙纪念医院的许可慰副院长也是本次中山大学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书记,在会上作了题为“逸仙武汉抗疫一线实践经验分享”的英文报告,向东盟同胞们展示了中国医务工作者“医者大爱、无私奉献”的勇气与精神。

许可慰教授作题为“逸仙武汉抗疫一线实践经验分享”的报告
充分发挥“逸仙力量”
在此次抗疫过程中,我校援鄂医疗队全面展示了综合性医院多学科紧密协作的优势,打好团队“配合战”,运用多学科协作、远程会诊、科研支撑、人文管理等优势。医疗队注重对危重症患者的深度救治,将普通重症病房改造成小型ICU,创立的“逸仙ICU病房”,创造了开区6天内重症病人零死亡,重症患者治愈出院率达92.5%的良好记录。
积极贡献“逸仙智慧”
由我校率先提出,使用“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方案,已被国家卫健委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第七版)》。我校与澳门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院校合作,共同研发的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辅助影像诊断系统,该系统能够鉴别分析多种常见肺炎,从而快速诊断新冠肺炎,协助临床医生判断是否采取早期干预,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 (China-ASEAN University Consortium on Medicine and Health)是由中国-东盟中心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牵头成立,旨在推动中国医学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与东盟国家在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的共同发展,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为改善区域人民健康水平做出积极贡献,并服务于全球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
中山大学作为联盟的中方主要院校之一,将继续积极参与各项工作,为促进区域及全球的医学人才培养、改善区域人民健康水平,服务全球医疗健康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