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高校联盟2019年年会暨校长论坛于澳门大学圆满举办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719日,粤港澳高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2019年年会暨校长论坛在澳门大学举办。本次论坛以“回归廿载,见证时代——发挥联盟作用,融入国家政策”为主题,既是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界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献礼,也体现了联盟院校积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湾区打造为国际科创中心和国际教育示范区的决心和魄力。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永吉、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澳门高等教育局局长苏朝晖、香港教育局副秘书长郑伟源、澳门中联办教青部副部长苟人民、香港中联办教科部副巡视员张总明、中山大学校长罗俊、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等来自相关政府部门及粤港澳三地40多所高校代表共计约15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专业联盟签约仪式合影

专业联盟签约仪式合影

 

       论坛开幕式上,宋永华致辞时表示,澳大作为联盟一员,一直以主动、积极、开放态度,与大湾区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和共育人才。未来,澳大将充分发挥优势,打造大湾区西岸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在西岸突出科技创新的引擎和辐射作用。

       徐永吉常务副主任在主旨演讲中强调,联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教合作领域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抓手,需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教研优势,担当起为湾区和国家培养拔尖卓越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协同创新三地高校开展跨境科研合作、联合办学的体制机制;并要善于把握大湾区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叠加机遇,积极联动善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湾区和国家的科教水平与世界影响力。

       罗俊校长在大会报告中指出,粤港澳高校联盟是被明确写入国家层面规划性文件的高校合作组织,中山大学作为联盟最初的发起倡议单位和理事长单位,既深感荣幸同时又深知责任重大。过去一年联盟一直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和目标,坚守“强合作、促发展”的初心与使命,在科研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拓展合作等多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下一年度,联盟将根据《纲要》精神,对标湾区和国家发展战略,继续依托各成员院校的科研优势,推动粤港澳三地科研“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的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积极倡导三地高校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活动和人才培养合作,为三地师生提供更多跨境交流研习体验;并继续做好联盟内部交流培训活动及外宣工作,为联盟院校拓展更多国内外合作空间。

       在分论坛环节,罗俊校长与段崇智校长作为主持分别与联盟三地院校代表就“深化联盟合作,拓展科研资源”和“推进一流大学建设,促进大湾区发展”两个议题进行研讨交流。各参会代表也纷纷就如何发挥自身院校办学特色和联盟作用,推动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创中心与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言献策。

       大会期间,在联盟框架下由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澳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大学共建的“粤港澳高校公共卫生联盟”,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和澳门大学共建的“粤港澳高校中文联盟”,澳门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共建的“粤港澳中医药联盟”共同举行了创盟签约仪式,进一步丰富了联盟院校学术交流合作的内涵和领域。

       在本次大会前,联盟同期召开本年度理事会审议通过了以下事项:一、组建(吸纳)新专业联盟共11个,分别为:粤港澳高校公共卫生联盟、粤港澳高校中文联盟、粤港澳中医药联盟、粤港澳高校区域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联盟、粤港澳高校肠道微生态学术联盟、粤港澳高校生育力保存学术联盟、粤港澳大湾区输入性热带病防控联盟、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粤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联盟、粤港澳高校教师教育联盟、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联盟;二、新增入盟院校9所,分别为(排名不分先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五邑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三、联盟2020年年会暨校长论坛将由香港中文大学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