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高校联盟2025年工作会在中山大学顺利召开

       2025年3月21日,粤港澳高校联盟2025年工作会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顺利召开。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港澳台办公室)周莉副司长及舒刚波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施俊辉副局长、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许嘉路厅长、广东省教育厅港澳台事务办公室陈琦副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袁丽思副处长、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岑嘉仪处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何金鹏四级调研员、中山大学王帆副书记、中山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张弩主任等领导,以及联盟45所成员高校代表近百人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山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余伯俊副主任主持。         工作会上,王帆副书记致欢迎辞,回顾并肯定了联盟在推动构建湾区“学术圈”、“朋友圈”、“生态圈”等紧密协作、多维发展的“圈子”方面所做的探索,期望联盟在十周年新起点肩负使命、协同创新,做强湾区教育科创平台。         周莉副司长对联盟在推动三地科教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希望未来联盟在创新人才培养、联合科研攻坚与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为国家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施俊辉副局长表示希望联盟能够承先启后,配合国家发展大局,积极推动三地高校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许嘉路厅长在致辞中期待联盟持续深化国家所需、湾区所向的发展理念,推动跨学科协同创新,共同促进大湾区高校融合发展。        陈琦副主任表示广东省将一如既往支持联盟发展,为大湾区建设提供良好的科技人才支撑,贡献高等教育的蓬勃力量。        中山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张弩主任代表联盟秘书处汇报了联盟2024年的工作成果,并就优化运行机制、加强统筹谋划、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强沟通联络等方面提出了联盟2025年工作计划。        随后,各成员院校联盟事务负责人围绕联盟未来发展规划及十周年活动展开分组讨论,为联盟汇聚特色、增强活力、错位发展,不断促进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共建共荣出谋划策。  

2024年粤港澳高校联盟年会暨大学校长论坛在中山大学顺利举办

        7月16日,2024年粤港澳高校联盟年会暨大学校长论坛在中山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教育部、粤港澳三地政府部门有关领导和成员院校校领导及代表逾百名齐聚一堂,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共绘教育强国新图景”的主题,同商共议,为服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贡献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智慧与力量。        年会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肖海鹏教授主持。联盟理事长、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教授,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港澳台办)副司长周莉,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冯伟,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龙广艳、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代副局长许嘉路先后致辞。        随后,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教授、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教授分别主持三个分议题论坛。粤港澳三地成员高校的校领导们围绕“构建全球合作网络,开拓互惠共赢新局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优势”和“深化中外教育科技人文交流,开辟全球发展新空间”等三个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共同为推动联盟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论坛期间,高松校长宣布了2024年联盟理事会决议,包括新增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两所院校入盟、在联盟框架下新增组建9个专业联盟、资助10个专业联盟举办2024年“筑梦湾区·共创未来”青年学者论坛系列活动、由澳门大学主办2025年联盟大学校长论坛等内容。接着,高松校长、段崇智校长和宋永华校长为参与2024年专业联盟创盟的22所院校颁发了创盟院校证书。               最后,高松校长为本次论坛作总结发言,分享了中山大学在推进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的做法,并倡议所有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成员携手,继续以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打造高水平国际合作的标杆;同时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独特优势,继续精诚协作,戮力齐心,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当天,粤港澳高校体育联盟正式成立,并举办首届篮球邀请赛。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等四所创盟院校的学生以球会友,团结拼搏,增进了彼此间的情谊。中山大学高松校长、香港中文大学段崇智校长、澳门大学宋永华校长、华南理工大学徐向民副校长出席了颁奖仪式,并表示将继续推动联盟院校积极开展常态化文体活动。        粤港澳高校联盟由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在2016年共同发起组建,旨在汇聚三地高校优质教研资源,深化三地高校教育交流合作,共同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中山大学为粤港澳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为副理事长单位,联盟秘书处常设在中山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目前,联盟汇聚了粤港澳三地45所高校入盟(广东29所、香港9所、澳门7所),在联盟框架下先后成立了64个专业联盟,在文理医工农艺多个学科专业和高校管理领域积极拓展务实合作。    

2025年粤港澳高校联盟年会暨校长论坛 圆满举办

        7月11日,2025年粤港澳高校联盟年会暨校长论坛在澳门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年会以“三地协力通寰宇,高教融合创新遇”为主题,汇聚了180余名粤港澳三地高校代表,共同擘画联盟发展蓝图,助力大湾区加快建设世界人才高地和教育科创中心。        下午的开幕式上,联盟副理事长、澳门大学宋永华校长、广东省教育厅冯伟副厅长、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龚志明局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蔡若莲局长先后致辞,充分肯定了联盟在加强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2025年粤港澳高校联盟年会暨校长论坛合影        联盟理事长、中山大学高松校长代表联盟理事会宣布了上午召开的2025年理事会决议,包括联盟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新增入盟院校、新增组建专业联盟、广东省交流项目资助方案、联盟制度建设、下一年度年会暨校长论坛主办单位、非常任理事单位换届规则修订等内容。        随后的校长论坛上,联盟理事长单位三位校长分别主持了“融汇三地优势,探索人才培养新范式”、“聚集三地动能,打造科创联合新引擎”、“整合三地资源,拓展对外开放新实践”等三个分组讨论,各与会代表们围绕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话湾区新发展。        最后,高松校长为本次论坛作总结发言。他分享了对于融合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地建设、协同创新催化竞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动能、开放合作融入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格局等三方面的思考及见解,并倡议联盟各成员高校携手并肩、同向同行,自觉担当教育强国使命,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开放、信任、合作成为联盟共同的价值,为湾区发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粤港澳高校联盟由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澳门大学于2016年共同发起组建,现已汇聚49所成员高校融合发展,成立了73个专业联盟在文理医工农艺等多个学科专业和大学治理领域积极拓展务实合作。本次年会暨校长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联盟在推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助力打造湾区创新策源地等方面迈出新步伐。立足十周年之际,联盟将继续携手三地高校,加快构建更加紧密的教育创新共同体,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第三届亚太营销国际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5月24日,第三届亚太营销国际学术年会(APMA)在深圳大学丽湖校区开幕。大会以“新技术驱动的市场营销创新”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含港澳)、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日本、挪威等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学者参会,围绕新技术在营销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入交流。   开幕式由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周志民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孙亚程教授、深圳大学刘世雄教授主持主旨演讲环节。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月兴表示,学校将探索新技术与人才培养的融合模式,培养创新型营销人才,助力亚太地区营销学科发展。粤港澳高校市场营销研究联盟理事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王海忠教授强调APMA的四大原则,期望通过交流与合作推动营销学科进步。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何军提到,学院在培养高科技营销管理人才方面成就显著,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主旨演讲环节中,七位专家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香港城市大学李娟教授探讨了创新赋能韧性与可持续转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程达天教授基于Instagram数据研究曝光收益价值;众擎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姚淇元分享了具身智能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并展示了一台人形机器人;浙江大学周欣悦教授分析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伦理挑战;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利伦教授研究激励性个人碳积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香港中文大学沈浩教授展示了效果驱动的消费者研究;深圳大学陈星宇教授解析了数字经济下的社交媒体营销策略。   本届年会还设置了“高质量论文工作坊”,分为博士生论坛、消费者行为、营销战略与建模三个组别,专家们对论文进行了点评。此外,年会安排了国家自科高级别项目和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申请经验分享,以及与《市场营销杂志》(Journal of Marketing)、《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消费者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等期刊主编的面对面活动。在“营销学术求职论坛”中,优秀博士生和青年学者吸引了众多高校关注。还有30多场常规会议论文和博士生论文的平行论坛,以及亚太营销案例论坛、神经营销、旅游与休闲营销等特色主题论坛。   次日,闭幕式在深圳大学启明楼举行。主旨演讲环节中,JPIM主编李佩云教授探讨了数字产品所有权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新加坡国立大学张岩教授研究了序列定价的锚定与调整;法国HEC商学院顾仰洁教授分析了不确定性下的医疗决策;南洋理工大学张夼劼教授讲解了象征性努力效应;南方科技大学李少波教授阐述了数字时代社会福利管理;香港城市大学苏磊教授揭示了心理语言学在商务沟通中的作用;香港大学贾鹤教授分析了垂直差异化产品与消费者决策;见数Credamo联合创始人贺凯彬分享了技术推动高质量营销的见解。   闭幕式上还举行了获奖论文颁奖仪式,并进行了会旗交接。王海忠教授将APMA会旗移交给下一届承办单位澳门科技大学。APMA会议由粤港澳高校市场营销研究联盟提议创办,联盟由中山大学牵头,联合粤港澳地区高校营销学科同行,于2023年成立,首届会议在中山大学召开,第二届在香港城市大学举办,已成为亚太地区高校市场营销学科交流的重要平台。

粤港澳高校生物多样性联盟成立大会 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隆重举行

        2024年12月7日-8日,粤港澳高校生物多样性联盟成立大会暨生物复杂系统的基础与前沿研讨会(第三届中山大学生态论坛)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共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学者、特邀嘉宾和联盟高校相关机构代表共计近百人参会。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理学部与中山大学生态学院联合主办,并得到了美格基因、《生物多样性》期刊支持。       粤港澳高校生物多样性联盟启动仪式        7日上午,粤港澳高校生物多样性联盟成立大会在深圳校区西讲学厅举行,会议由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党委书记罗燕主持。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院长徐安龙教授,中山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余伯俊,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天明教授,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麻冬梅教授、倪细炉研究员,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党委书记罗燕、院长储诚进、副院长庞虹、副院长刘阳,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廖文波教授,中山大学国家公园与自然教育研究院院长周婷副教授,以及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及澳门大学11所联盟高校代表出席了会议。        在联盟成立仪式启动前,邰忠智副校长对粤港澳高校生物多样性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联盟未来的发展表示期待。邰校长指出,粤港澳三地作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为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合作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桥梁,联盟的成立将促进三地高校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蓬勃发展,从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到珍稀物种保护,从遗传资源挖掘到生物技术研发,开创无限的机遇。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邰校长强调,中山大学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大力支持生态学院与粤港澳生物多样性联盟的学术合作与科学研究。        随后,罗燕书记宣布联盟启动仪式正式开始,各联盟高校代表一齐上台,共同开启粤港澳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合作的新征程。邰忠智副校长向各位代表赠送中山大学百年校庆纪念品表示祝贺。        启动仪式之后,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院长徐安龙教授致辞。徐安龙院长对联盟的正式成立表示祝贺,接着向与会师生介绍了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的建设,并表达了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生物医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合作交流的期待。徐安龙院长结合香港以及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认为粤港澳高校生物多样性联盟的创立对加强三地高校合作交流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联盟的蓬勃发展表示诚挚的祝愿。        仪式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里程碑式的历史性时刻。 粤港澳三地学术交流讲座        7日上午,粤港澳高校生物多样性联盟启动仪式顺利结束后,粤港澳三地学术交流讲座随即开始。        香港理工大学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系李铭源教授结合课题组研究,从红树林方面的科研成果与自然教育、海洋方面珊瑚白化的分布与鉴定及药用植物方面三七和人参全基因组分析下的抗菌机制等三个部分详细讲述了澳门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红树林的发展历史并强调了生物多样性研究中自然教育的重要性。        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Alice Catherine Hughes副教授以“Science based approaches for conversation and target setting”为题,对香港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进行报告。Alice Catherine Hughes副教授从全球生态系统的尺度出发,指出当下研究使用的数据仍存在问题与缺陷,并提出确定研究目标、进行数据检验的科学方法。她强调了数据的准确与变化在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中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当前将小范围的数据集连接为全球范围的动态数据的重要任务。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廖文波教授以《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植物多样性研究概要》为题,详细介绍了广东省自然地理概况,及在此基础上早期与近现代的植物多样性与植物区系考察情况。此外,廖文波教授还重点介绍了广东及大湾区植物区系的特征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        讲座尾声,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副院长庞虹教授为本次交流活动作总结发言。庞虹教授表示,由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及澳门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的粤港澳高校生物多样性联盟的成立,将通过促进区域间、学科间的紧密合作,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交叉型、复合型人才。同时,联盟各成员在科学普及、自然教育上同步发展与推进,为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城市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从而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发挥引领作用。        7日下午,由周婷副教授和马嘉欣副教授主持,来自联盟成员高校的代表与香港海洋公园基金、腾讯公益、大自然保护协会、阿拉善SEE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深圳质兰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澳门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深圳观鸟会多家非政府组织(NGO)的代表共同参与了粤港澳大湾区自然保护与教育圆桌会议。会上,各方不仅慷慨分享了各自在自然保护领域内取得的标志性成功案例,还围绕自然教育人才的培育路径、跨界融合的创新合作模式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讨论。各方均表达了对未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自然保护事业迈向新高度的热切期望与坚定决心。此次圆桌会议不仅是一次思想碰撞的盛会,更为区域乃至全国的自然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灵感与动力,预示着一个更加绿色、和谐、可持续的未来正在逐步铺展。  

粤港澳高校联盟2024年青年学者论坛交叉科学计算与理论分论坛成功举办

       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粤港澳高校联盟主办,深圳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中山大学物理学院联合承办的粤港澳高校联盟2024年粤港澳高校联盟青年学者论坛之交叉科学计算与理论论坛在广东深圳顺利召开。来自粤港澳地区14家高校的30余位从事交叉科学计算与理论研究的学者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是粤港澳高校交叉科学计算与理论联盟成立以来在粤港澳地区举办的第5次分论坛,旨在展示交叉科学计算与理论专业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科研成果,深化粤港澳地区同行在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探讨交叉科学计算领域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挑战,共商未来发展方向。        本次论坛共设21个邀请报告。香港浸会大学周昌松教授、中山大学黄海平教授、海南大学杨玮枫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赵纪军教授和深圳理工大学张增辉教授分别介绍了临界神经雪崩协调神经响应可靠与敏感性实现最佳信息表征、什么是智能、阿秒动力学时空信息提取、基于人工智能的材料设计及蛋白-配体的计算与设计。此外,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知名高校的多位学者分享了机器学习在粒子物理、材料设计、生物物理等多学科交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与前沿进展。报告内容涵盖了复杂疾病建模与大型语言模型下的高效药物发现、机器学习在ATLAS实验上的应用、多原子极性晶体声子极化激元理论、新型二维过渡金属层状化合物的拉曼光谱、拓扑光子晶体的鲁棒分束效应及其微纳光学应用、第一性原理模拟复杂电化学系统、人类疾病和药物-疾病关系的新知识等多个前沿主题,展示了交叉科学计算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未来趋势。报告人来自物理、生物、材料等多个学科背景,报告内容精彩,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此次论坛为从事交叉科学理论与计算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物理、生物、材料等研究领域在理论与计算方面的交叉融合,对推动粤港澳地区在相关领域的持续进步与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专业联盟简介        粤港澳高校交叉科学计算与理论联盟创立的目标是提供一个活跃的高水平学术平台,促进大湾区在前沿及交叉科学领域理论及计算研究的交流和合作。联盟将支持组建多学科研究团队,推动实验数据、理论方法及计算机模拟的整合,发展面向介观系统设计和改造、医疗卫生、清洁能源以及环境科学等重要的应用课题的新方法,为大湾区智能材料、医学工程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取得制高点。该联盟由香港浸会大学,中山大学及澳门大学共同发起,主要成员来自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等学科,具有多年交叉学科的科研经历,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已取得了杰出的学术成就。日常高水平的科研活动及交流合作将为有志于科学的青年学者提供一个优良的学术氛围和成长环境,让他们快速成为未来科学计算及相关领域的学术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