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发展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顺利召开

发布人:管理员

       2020年12月17日,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发展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线上召开。本次会议由我校常务副校长肖海鹏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霍泰辉教授联席主持,两校文理医工多个合作领域近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转化肿瘤学、历史人类学、生物技术、胃肠内科、肝癌、数学、粤港澳发展研究、康复工程、地球科学与工程、大气污染、经济学、管理学、学术交流等合作领域的代表分别汇报了合作进展和下一年度计划,双方对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两校战略合作从2007年至今已推进了13年,今年尽管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两校依然克服重重困难,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新增肝癌、大气污染、经济学、管理学等4个合作领域;通过线上线下多种交流方式,合作成果不断涌现,新增联合申请重大课题5项,合作发表高水平文章超30篇;两校还积极举办大湾区夏日学院线上课程,推动学分课程建设;在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均取得喜人的成绩。

 

       两校领导在听取汇报后进行了总结发言,我校常务副校长肖海鹏教授充分肯定了两校合作成果,特别是在新冠疫情下,两校依然保持联系加强合作的共同努力,实在让人感动。明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继续深化两校合作,不断拓展在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超级计算、中文、历史、经济等领域的科研合作,以及精品课程建设、在线课程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四个面向”——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导向,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发展。

 

       背景介绍:

       我校与香港中文大学于2007年正式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的实质性合作。两校合作发展委员会每年定期轮流在两校举办。今年,两校新增肝癌、大气污染、经济学、管理学等4个合作领域。目前,我校与香港中文大学在转化肿瘤学、历史人类学、生物技术、胃肠内科、肝癌、数学、粤港澳发展研究、康复工程、地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行为健康、大气污染、经济学、管理学、学术交流等15个领域开展机制化、常态化的实质性合作。

 

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发展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