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盟盟合作,加大对外开放 ——中山大学参加第三届大学联盟秘书处会商机制会议
11月11日,中山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作为粤港澳高校联盟理事会秘书处,应邀参加了第三届大学联盟秘书处会商机制会议,与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澜沧江—湄公河国家高等教育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16个大学联盟秘书处,围绕“大学联盟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方式及内涵发展”、“一流大学建设与大学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外开放与大学联盟可持续发展”三个议题展开充分研讨,主动推进盟盟合作,积极加大对外开放。
会上,联盟理事会秘书处代表、我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古文力作了题为《融合创新促发展,开放合作谱新篇》的报告,介绍了中山大学近年来在对港澳交流合作的发展情况,并重点分享了学校通过建设粤港澳高校联盟,积极推进粤港澳三地教科研融合发展的经验。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放式办学是新时期赋予高校的重要办学思路,对外开放合作是大学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立足新形势新变化,未来中山大学将继续推动粤港澳高校联盟的内涵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开展盟盟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携手港澳建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向世界贡献大湾区高等教育智慧。
受主办方委托,古文力副主任随后主持了会议第二议题“一流大学建设与大学联盟的可持续发展”环节。
除粤港澳高校联盟(中山大学)外,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厦门大学)、复旦-拉美大学联盟(复旦大学)、金砖国家大学联盟(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中国人民大学)、红河流域高校联盟(红河学院)、澜沧江-湄公河国家高等教育联盟(大理大学)、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云南大学)、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中国人民大学)、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西安交通大学)、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东南大学)、“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兰州大学)、“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西南交通大学)、 “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中南大学)、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北京大学)、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天津大学)的相关代表与专家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粤港澳高校联盟由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于2016年共同发起组建,旨在汇聚三地精英高校优质教研资源,深化三地高校教育交流合作,共同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山大学为联盟理事长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联盟秘书处常设在中山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联盟至今汇聚了粤港澳三地41所高校入盟(广东25所、香港9所、澳门7所),在联盟框架下先后成立了37个专业联盟,在文、理、医、工多个学科和高校事务领域积极拓展三地院校的务实合作。2019年联盟被写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成为粤港澳三地高校资源共享、成果共建的重要合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