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心理学科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人:管理员

      10月25日至26日,为期两天的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心理学科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粤港澳高校心理学联盟、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办,由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广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岭南大学、澳门大学相关院系共同协办。本次论坛承载着粤港澳高校心理学联盟启动仪式,也是联盟成立后的首次活动,汇聚了来自粤港澳三地的40家高校、百余位的心理学学者共襄盛举。

与会嘉宾合影
论坛合照

      本次论坛结合大会报告、圆桌论坛、专题研讨的方式围绕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大湾区心理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系统展现了三地心理学界协同创新的重点方向。

 

大会开幕

      10月25日上午,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佐斌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他介绍了论坛筹办和粤港澳高校心理学联盟筹备的情况,对参加论坛的大湾区心理学同行和海内外心理学同行表示欢迎与感谢。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苏彦捷教授,国务院心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董奇教授为论坛致辞,中山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余伯俊副主任出席并宣读粤港澳高校心理学联盟批准文件。

佐斌主任主持论坛开幕式
佐斌主任主持论坛开幕式

 

余伯俊副主任宣读文件
余伯俊副主任宣读文件

      

      开幕式上举行了粤港澳高校心理学联盟的启动仪式,标志着联盟正式揭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心理学领域的协同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联盟由中山大学携手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广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岭南大学、澳门大学共九所高校共同发起,首批成员单位囊括了粤港澳三地29家高校,旨在整合大湾区资源,发挥协同优势,推动三地心理学资源共建共享与共用。

粤港澳高校心理学联盟成立启动仪式
粤港澳高校心理学联盟成立启动仪式

      

       随后,粤港澳高校心理学联盟铭牌正式发布,铭牌志为旌旗形态,融合学术的严谨性与粤港澳独特的地域文化,整体呈现“专业、开放、融合、温暖”的视学气质。设计上,选取象征粤港澳三地的标志性花卉-木棉、紫荆、莲花作为视觉核心,以三花一体的“大湾区花”代表三地融合,体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融合与整体共同发展。花卉下方以心理学科标识“心”形结构为托,上方为万里长城的九峰寓意9所创盟单位联合发起,环绕大湾区花的枝叶代表联盟成员同心相连,花叶相映枝繁叶茂。联盟铭牌表现了粤港澳心理学联盟的区域特点、专业属性和目标价值,传递出大湾区心理学人情感联结的温暖意象。

粤港澳高校心理学联盟铭牌发布
粤港澳高校心理学联盟铭牌发布

       

      粤港澳高校心理学联盟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开幕式上宣布成立,华南师范大学莫雷教授、香港大学李湄珍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冯海岚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李平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赵志裕教授、澳门大学张雷教授、深圳大学罗跃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陈英和教授、北京大学杨中芳教授、中山大学余敏斌教授、佐斌教授被聘为委员。

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书颁发仪式
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书颁发仪式

       联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华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莫雷,联盟成员单位代表香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陈战胜教授分别发言,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对论坛与联盟未来的发展提出期盼和建议。佐斌教授在开幕式最后表示,联盟要通过扎实创新的工作,牢记“湾区人、中国心、世界影”的目标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心理学科创新发展论坛现场

 

主会场报告

      12位大湾区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在主会场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深刻见解,为我们翻开了心理学未来的新视野。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莫雷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李平教授分别围绕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思考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数字技术时代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加工的新挑战做了论坛主旨报告。香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陈战胜教授、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佐斌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医疗及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晓华教授、深圳大学心理学院院长陈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主任陈瑞燕教授、岭南大学心理学系主任萧爱铃教授、广州大学教务处长聂衍刚教授、澳门大学心理学系执行主任伍海燕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系张军教授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圆桌论坛

      25号下午,大会的圆桌论坛围绕大湾区心理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主题,来自粤港澳高校的8位心理学科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介绍。冯海岚、萧爱铃、陈晓华、伍海燕、陈琦、佐斌、聂衍刚、张军结合本单位情况分享了心理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取得的经验以及继往开来、协同培养心理学创新人才的思考与做法。

圆桌论坛讨论交流

 

平行论坛

      10月26日,5场平行论坛同步举行,涵盖了社会心理学、计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多个分支,50位报告人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学科内与跨学科的交流与互鉴。

 

      平行论坛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应用学术研讨会

      专家围绕青少年心理发展、心理健康促进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从基础研究、应用与干预层面等多方面报告了具有启示意义的发现,多项立足本土的实证研究也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构建符合区域特点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了扎实的学术支撑。

 

      平行论坛二:第二届心理学前沿研究方法青年论坛

      论坛汇聚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等多位青年学者,围绕心理学方法创新与实证前沿展开深入交流,展现出大湾区心理学研究的活力与深度,为构建扎根实际、服务社会的心理学研究体系注入了新动力。

 

      平行论坛三:社会发展与文化心理论坛

      论坛聚焦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社会心态与文化适应问题,报告从人机互动、情绪机制到文化差异等多维度展开,呈现出心理学积极回应时代命题的研究趋势。学者们集中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认知的深刻影响。起重工部分研究者侧重于微观社会层面,剖析快速变迁中的个体心理与人际关系。

 

      平行论坛四:认知、语言与人工智能论坛

      论坛上多位嘉宾围绕人类认知机制与人工智能的交叉前沿展开深度对话,展现出心理学研究在技术革新背景下的新思路与新路径。不仅展现粤港澳三地在认知科学、语言心理学等传统优势领域的深厚积累,更彰显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心理学研究正通过多范式、多技术的融合创新,不断拓展对人类心智的理解边界,为构建人机协同的未来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平行论坛五:大湾区青年心理学人论坛

      论坛聚焦于认知神经科学与心理健康、社会认知与决策行为等主题,汇聚来自粤港澳三地高校的12位青年学者,呈现了一场高水平、跨学科的前沿学术对话。论坛探讨的研究方法涵盖脑成像、计算建模、行为实验、临床研究等多种范式,充分展现了大湾区青年心理学人扎实的学术功底、开阔的研究视野和鲜明的创新意识,也探索为三地青年学者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

 

闭幕仪式

      10月26日中午,大会举行闭幕式。华南师范大学攸佳宁教授、澳门城市大学陈文锋教授、岭南大学黄怡助理教授分别代表广东地区、香港特区、澳门特区的学者分享了参加本次论坛的感受与收获,一直表达对论坛和联盟的感谢,对联盟的发展和今后的论坛给予美好期待。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党委书记陈英群代表论坛主办单位感谢与会人员、大湾区同行对本次论坛成功举行、联盟的正式成立所给与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祝愿联盟扬帆起航,祝愿大湾区心理学协同发展,为中国心理学、为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幸福不断做出贡献。

高校代表发言
陈英群书记发言

       

      粤港澳高校心理学联盟的成立,是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积极响应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深化高等教育领域交流合作、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的具体举措。本次论坛作为粤港澳高校心理学联盟的起点,为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学者搭建交流、共享的平台,也为我们共同的事业开启了新期待。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粤港澳三地合作,共同探索、谱写心理学科发展新篇章。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