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高校聯盟2019年年會暨校長論壇於澳門大學圓滿舉辦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7月19日,粵港澳高校聯盟(以下簡稱“聯盟”)2019年年會暨校長論壇在澳門大學舉辦。本次論壇以“回歸廿載,見證時代——發揮聯盟作用,融入國家政策”為主題,既是粵港澳三地高等教育界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的獻禮,也體現了聯盟院校積極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將灣區打造為國際科創中心和國際教育示範區的决心和魄力。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徐永吉、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超華、澳門高等教育局局長蘇朝暉、香港教育局副秘書長鄭偉源、澳門中聯辦教青部副部長苟人民、香港中聯辦教科部副巡視員張總明、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等來自相關政府部門及粵港澳三地40多所高校代表共計約150人出席了本次會議。

 

专业联盟签约仪式合影

專業聯盟簽約儀式合影

 

        論壇開幕式上,宋永華致辭時表示,澳大作為聯盟一員,一直以主動、積極、開放態度,與大灣區高校開展科研合作和共育人才。未來,澳大將充分發揮優勢,打造大灣區西岸科技創新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在西岸突出科技創新的引擎和輻射作用。

        徐永吉常務副主任在主旨演講中強調,聯盟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科教合作領域的一個重要平臺和抓手,需充分利用自身獨特的教研優勢,擔當起為灣區和國家培養拔尖卓越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協同創新三地高校開展跨境科研合作、聯合辦學的體制機制;並要善於把握大灣區建設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疊加機遇,積極聯動善用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提升灣區和國家的科教水准與世界影響力。

        羅俊校長在大會報告中指出,粵港澳高校聯盟是現時唯一被明確寫入國家層面規劃性檔案的高校合作組織,中山大學作為聯盟最初的發起倡議組織和理事長組織,既深感榮幸同時又深知責任重大。過去一年聯盟一直積極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的發展要求和目標,堅守“强合作、促發展”的初心與使命,在科研創新、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拓展合作等多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下一年度,聯盟將根據《綱要》精神,對標灣區和國家發展戰略,繼續依託各成員院校的科研優勢,推動粵港澳三地科研“大平臺、大項目、大團隊”的建設及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積極宣導三地高校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學術交流活動和人才培養合作,為三地師生提供更多跨境交流研習體驗;並繼續做好聯盟內部交流培訓活動及外宣工作,為聯盟院校拓展更多國內外合作空間。

        在分論壇環節,羅俊校長與段崇智校長作為主持分別與聯盟三地院校代表就“深化聯盟合作,拓展科研資源”和“推進一流大學建設,促進大灣區發展”兩個議題進行研討交流。各參會代表也紛紛就如何發揮自身院校辦學特色和聯盟作用,推動灣區建設成為國際科創中心與國際教育示範區建言獻策。

        大會期間,在聯盟框架下由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澳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共建的“粵港澳高校公共衛生聯盟”,香港中文大學、中山大學和澳門大學共建的“粵港澳高校中文聯盟”,澳門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共建的“粵港澳中醫藥聯盟”共同舉行了創盟簽約儀式,進一步豐富了聯盟院校學術交流合作的內涵和領域。

        在本次大會前,聯盟同期召開本年度理事會審議通過了以下事項:一、組建(吸納)新專業聯盟共11個,分別為:粵港澳高校公共衛生聯盟、粵港澳高校中文聯盟、粵港澳中醫藥聯盟、粵港澳高校區域治理與公共政策研究聯盟、粵港澳高校腸道微生態學術聯盟、粵港澳高校生育力保存學術聯盟、粵港澳大灣區輸入性熱帶病防控聯盟、粵港澳高校智慧校園聯盟、粵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聯盟、粵港澳高校教師教育聯盟、粵港澳高校創新創業聯盟;二、新增入盟院校9所,分別為(排名不分先後):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北京師範大學、廣州大學、廣州醫科大學、東莞理工學院、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五邑大學、廣東海洋大學;三、聯盟2020年年會暨校長論壇將由香港中文大學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