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高校聯盟2019年年會暨校長論壇於澳門大學圓滿舉辦
7月19日,粵港澳高校聯盟(以下簡稱“聯盟”)2019年年會暨校長論壇在澳門大學舉辦。本次論壇以“回歸廿載,見證時代——發揮聯盟作用,融入國家政策”為主題,既是粵港澳三地高等教育界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的獻禮,也體現了聯盟院校積極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將灣區打造為國際科創中心和國際教育示範區的决心和魄力。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徐永吉、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超華、澳門高等教育局局長蘇朝暉、香港教育局副秘書長鄭偉源、澳門中聯辦教青部副部長苟人民、香港中聯辦教科部副巡視員張總明、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等來自相關政府部門及粵港澳三地40多所高校代表共計約150人出席了本次會議。 專業聯盟簽約儀式合影 論壇開幕式上,宋永華致辭時表示,澳大作為聯盟一員,一直以主動、積極、開放態度,與大灣區高校開展科研合作和共育人才。未來,澳大將充分發揮優勢,打造大灣區西岸科技創新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在西岸突出科技創新的引擎和輻射作用。 徐永吉常務副主任在主旨演講中強調,聯盟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科教合作領域的一個重要平臺和抓手,需充分利用自身獨特的教研優勢,擔當起為灣區和國家培養拔尖卓越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協同創新三地高校開展跨境科研合作、聯合辦學的體制機制;並要善於把握大灣區建設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疊加機遇,積極聯動善用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提升灣區和國家的科教水准與世界影響力。 羅俊校長在大會報告中指出,粵港澳高校聯盟是現時唯一被明確寫入國家層面規劃性檔案的高校合作組織,中山大學作為聯盟最初的發起倡議組織和理事長組織,既深感榮幸同時又深知責任重大。過去一年聯盟一直積極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的發展要求和目標,堅守“强合作、促發展”的初心與使命,在科研創新、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拓展合作等多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下一年度,聯盟將根據《綱要》精神,對標灣區和國家發展戰略,繼續依託各成員院校的科研優勢,推動粵港澳三地科研“大平臺、大項目、大團隊”的建設及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積極宣導三地高校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學術交流活動和人才培養合作,為三地師生提供更多跨境交流研習體驗;並繼續做好聯盟內部交流培訓活動及外宣工作,為聯盟院校拓展更多國內外合作空間。 在分論壇環節,羅俊校長與段崇智校長作為主持分別與聯盟三地院校代表就“深化聯盟合作,拓展科研資源”和“推進一流大學建設,促進大灣區發展”兩個議題進行研討交流。各參會代表也紛紛就如何發揮自身院校辦學特色和聯盟作用,推動灣區建設成為國際科創中心與國際教育示範區建言獻策。 大會期間,在聯盟框架下由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澳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共建的“粵港澳高校公共衛生聯盟”,香港中文大學、中山大學和澳門大學共建的“粵港澳高校中文聯盟”,澳門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共建的“粵港澳中醫藥聯盟”共同舉行了創盟簽約儀式,進一步豐富了聯盟院校學術交流合作的內涵和領域。 在本次大會前,聯盟同期召開本年度理事會審議通過了以下事項:一、組建(吸納)新專業聯盟共11個,分別為:粵港澳高校公共衛生聯盟、粵港澳高校中文聯盟、粵港澳中醫藥聯盟、粵港澳高校區域治理與公共政策研究聯盟、粵港澳高校腸道微生態學術聯盟、粵港澳高校生育力保存學術聯盟、粵港澳大灣區輸入性熱帶病防控聯盟、粵港澳高校智慧校園聯盟、粵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聯盟、粵港澳高校教師教育聯盟、粵港澳高校創新創業聯盟;二、新增入盟院校9所,分別為(排名不分先後):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北京師範大學、廣州大學、廣州醫科大學、東莞理工學院、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五邑大學、廣東海洋大學;三、聯盟2020年年會暨校長論壇將由香港中文大學承辦。
香港中文大學舉辦首届粵港澳高校聯盟高層領導交流團
為進一步促進粵港澳高校聯盟高校領導之間的交流、提升專業管治水准,香港中文大學於6月9日至15日舉辦首届“粵港澳高校聯盟高層領導交流團”,共21位來自11所廣東及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聯盟院校領導參與了本次活動。 第一屆粵港澳高校聯盟高層領導交流團參會人員合影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霍泰輝教授、協理副校長王淑英教授及李康善博士等歡迎交流團成員蒞臨交流,並聯同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超華先生、香港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博士,以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副巡視員劉志明先生為交流團開幕式擔任主禮嘉賓並致詞。 在為期一周的交流活動中各校代表在香港中文大學安排下實地考察了香港政府及多個當地公營機构,包括香港教育局、廉政公署及多間本地大學,並參與了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關的專題講座,以及參訪香港科學園等,全面了解了香港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創新創業及科研發展的最新概況,並分享交流了各校治校管理經驗,促進了三地高等教育管理層的互鑒互學、共同提升。 香港中文大學段崇智校長於閉幕典禮上表示:“期盼各校領導人在本次活動能加强鞏固合作平臺,開拓有針對性的合作領域,發揮互補優勢。而校際層面的交流互動會更全面促進貫通優勢,提升合作層次和水準,從而達成建設大灣區的長遠目標。”中山大學副校長邰忠智博士代表各校致辭時表示認同,並期望聯盟院校間可以進一步互相交流、借鑒和協助,讓彼此發揮更大的協同合作效應。
“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科教合作論壇——機遇與挑戰”在澳門駐京辦順利召開
為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同時適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於今年初正式發佈,5月12日澳門大學於澳門特別行政區駐北京辦事處舉辦“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科教合作論壇——機遇與挑戰”,邀請相關政府部門及粵港澳大灣區院校代表共同探討灣區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以期深化灣區院校在人才培養、科研合作、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協同創新,共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建設。國務院港澳辦交流司司長吳煒,教育部港澳臺辦常務副主任徐永吉,科技部港澳台辦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主任陳家昌,澳門特別行政區駐北京辦事處主任梁潔芝,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副校長肖海鵬,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及粵港澳高校聯盟相關院校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 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科教合作論壇參會人員合影 論壇開幕式上,吳煒司長,徐永吉主任,陳家昌主任分別致辭表示,今年國家發佈的《規劃綱要》明確製定了大灣區具體的建設目標,為大灣區的都市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作為立足灣區辦學的高校,應積極配合國家發展戰略,為灣區建設提供人才、智力、科技支撐,國家相關政府部門也將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灣區高校科教事業的發展,使灣區教育充分體現“一國”與“兩制”的制度優勢,發揮參與“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計畫的獨特作用。 羅俊校長在會上作了題為“充分發揮高校優勢助力灣區創新發展”的主旨發言,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學校近年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辦學思考和行動舉措。羅校長提出,中山大學作為粵港澳高校聯盟理事長組織,下一步將通過以下三個方面發揮聯盟高校的強強聯合優勢,助力灣區創新發展:一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為灣區培養更多創新人才;二是以基礎研究為覈心,為灣區輸出更多創新成果;三是以開放合作為原則,為灣區彙聚更多創新資源。 段崇智校長表示,香港中文大學在產、學、研方面都將積極參與大灣區的建設,同時學校已經製定了服務大灣區的政策及發展方向,未來將全力達成粵港澳高等教育的優勢互補,以提升灣區高等教育整體的競爭力及影響力。 宋永華校長認為,澳門是大灣區西岸唯一的中心都市,澳門大學作為大灣區西岸實力最强的綜合性大學,一直以來全力配合澳門特區參與建設大灣區的具體工作和部署。未來澳門大學將充分發揮優勢,全力打造大灣區西岸科技創新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在大灣區西岸突出其科技創新的引擎和輻射作用。 楊斌副校長表示,清華大學願意同粵港澳高校聯盟進一步加強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共同為祖國的高等教育事業貢獻力量。周作宇副校長指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未來將建設“一帶一路”學院,推進學科交叉創新,服務國家戰畧,同時作為在大灣區辦學的首都院校,北京師範大學也願同灣區兄弟院校一起加强交流合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佈。《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粵港澳高校聯盟的作用,鼓勵三地高校探索開展相互承認特定課程學分、實施更靈活的交換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轉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未來聯盟將積極回應《規劃綱要》檔案精神和要求,繼續深化三地院校交流合作,牽手灣區更多高水准大學共同推進粵港澳三地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粵港澳高校聯盟2019年師生交流工作研習營順利舉辦
為積極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關於充分發揮粵港澳高校聯盟深化三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要求,促進港澳與內地青少年交流交往和共同成長,4月17-19日,聯盟秘書處邀請廣東省教育廳、聯盟廣東高校相關代表一行共24人赴上海、杭州高校開展研習及交流活動,推動粵港澳高校聯盟與滬港高校聯盟在港澳師生交流工作方面的合作,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與長三角地區高校的資源整合與強強聯合,共同打造高水平師生交流活動。 粵港澳高校聯盟2019年師生交流工作研習營參營人員合影 本次研習營的代表先後走訪了同濟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雙方分別介紹了各自近年開展港澳青年交流工作的情况,並就下一步合作開展港澳師生交流項目進行了探討和交流。長三角地區的高校表示,本次調研交流活動為粵港澳大灣區外的高校參與灣區青年教育交流工作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平臺和機會,希望通過廣東高校與長三角地區高校的協同合作,創新並豐富教育部港澳與內地高校師生交流計畫項目的組織形式及活動內涵,為港澳青年到內地實踐、學習、成長、發展提供更廣闊的交流平臺。 通過本次研習交流,中山大學擬定了2019年“粵港澳+長三角”灣區經濟發展研習營活動方案,該項目計畫與同濟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聯合舉辦,招募聯盟港澳高校約30名學生於今年暑假通過開展為期半個月的課堂研習、企業參訪、座談交流、移動課堂等活動,促進港澳青年對粵港澳大灣區及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認識和瞭解,從而更好地把握國家發展機遇,實現個人奮鬥目標和人生價值。
粵港澳高校聯盟2019年工作會議在香港中文大學順利召開
3月22日,聯盟於香港中文大學召開2019年工作會議,商議未來各領域的合作計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長蔣建湘教授、國家教育部港澳臺辦公室副處長孫雪晶女士、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社會事業交流合作處調研員劉俊峰先生、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高等教育分部助理秘書長(高等教育)卓穎然女士及澳門特別行政區高等教育局高等院校協調廳廳長丁少雄先生聯同來自聯盟28所成員院校的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 粵港澳高校聯盟2019年工作會議參會人員合影 會上,段崇智校長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要加强經濟和科技實力,而聯盟建設及貢獻的是大灣區研究及教育實力,並將進一步協同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及影響力。香港中文大學非常重視與聯盟各成員院校加強溝通聯系,以更好地建立具實質性的科研及教育合作。 隨後聯盟秘書處代表在會上報告了聯盟過去一年的工作進展情況,各與會代表共同討論了聯盟下一年度重點開展的工作計畫,包括科研合作,學生交流,學術活動及智庫建設的具體合作項目。 經與會代表討論,聯盟今年將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檔案精神及大灣區爭創國際教育示範區及國際科創中心的戰略目標,在聯盟事務、學術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繼續開展相關工作,並擬將聯盟2019年理事會及大學校長論壇(2019年7月19日)、青年學者論壇(2019年10月)、高層領導交流團(2019年6月)、師生交流工作研習營(2019年4月)、成立專業聯盟作為聯盟下一年度重點推進實施的工作(括弧內為擬舉辦時間),同時積極鼓勵聯盟成員組織繼續廣泛而深入開展各種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及師生交流活動。
聯盟新聞
-
07/192019
粵港澳高校聯盟2019年年會暨校長論壇於澳門大學圓滿舉辦
7月19日,粵港澳高校聯盟(以下簡稱“聯盟”)2019年年會暨校長論壇在澳門大學舉辦。本次論壇以“回歸廿載,見證時代——發揮聯盟作用,融入國家政策”為主題,既是粵港澳三地高等教育界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的獻禮,也體現了聯盟院校積極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將灣區打造為國際科創中心和國際教育示範區的决心和魄力。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徐永吉、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超華、澳門高等教育局局長蘇朝暉、香港教育局副秘書長鄭偉源、澳門中聯辦教青部副部長苟人民、香港中聯辦教科部副巡視員張總明、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等來自相關政府部門及粵港澳三地40多所高校代表共計約150人出席了本次會議。專業聯盟簽約儀式合影 論壇開幕式上,宋永華致辭時表示,澳大作為聯盟一員,一直以主動、積極、開放態度,與大灣區高校開展科研合作和共育人才。未來,澳大將充分發揮優勢,打造大灣區西岸科技創新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在西岸突出科技創新的引擎和輻射作用。 徐永吉常務副主任在主旨演講中強調,聯盟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科教合作領域的一個重要平臺和抓手,需充分利用自身獨特的教研優勢,擔當起為灣區和國家培養拔尖卓越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協同創新三地高校開展跨境科研合作、聯合辦學的體制機制;並要善於把握大灣區建設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疊加機遇,積極聯動善用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提升灣區和國家的科教水准與世界影響力。 羅俊校長在大會報告中指出,粵港澳高校聯盟是現時唯一被明確寫入國家層面規劃性檔案的高校合作組織,中山大學作為聯盟最初的發起倡議組織和理事長組織,既深感榮幸同時又深知責任重大。過去一年聯盟一直積極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的發展要求和目標,堅守“强合作、促發展”的初心與使命,在科研創新、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拓展合作等多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下一年度,聯盟將根據《綱要》精神,對標灣區和國家發展戰略,繼續依託各成員院校的科研優勢,推動粵港澳三地科研“大平臺、大項目、大團隊”的建設及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積極宣導三地高校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學術交流活動和人才培養合作,為三地師生提供更多跨境交流研習體驗;並繼續做好聯盟內部交流培訓活動及外宣工作,為聯盟院校拓展更多國內外合作空間。 在分論壇環節,羅俊校長與段崇智校長作為主持分別與聯盟三地院校代表就“深化聯盟合作,拓展科研資源”和“推進一流大學建設,促進大灣區發展”兩個議題進行研討交流。各參會代表也紛紛就如何發揮自身院校辦學特色和聯盟作用,推動灣區建設成為國際科創中心與國際教育示範區建言獻策。 大會期間,在聯盟框架下由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澳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共建的“粵港澳高校公共衛生聯盟”,香港中文大學、中山大學和澳門大學共建的“粵港澳高校中文聯盟”,澳門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共建的“粵港澳中醫藥聯盟”共同舉行了創盟簽約儀式,進一步豐富了聯盟院校學術交流合作的內涵和領域。 在本次大會前,聯盟同期召開本年度理事會審議通過了以下事項:一、組建(吸納)新專業聯盟共11個,分別為:粵港澳高校公共衛生聯盟、粵港澳高校中文聯盟、粵港澳中醫藥聯盟、粵港澳高校區域治理與公共政策研究聯盟、粵港澳高校腸道微生態學術聯盟、粵港澳高校生育力保存學術聯盟、粵港澳大灣區輸入性熱帶病防控聯盟、粵港澳高校智慧校園聯盟、粵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聯盟、粵港澳高校教師教育聯盟、粵港澳高校創新創業聯盟;二、新增入盟院校9所,分別為(排名不分先後):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北京師範大學、廣州大學、廣州醫科大學、東莞理工學院、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五邑大學、廣東海洋大學;三、聯盟2020年年會暨校長論壇將由香港中文大學承辦。
-
06/152019
香港中文大學舉辦首届粵港澳高校聯盟高層領導交流團
為進一步促進粵港澳高校聯盟高校領導之間的交流、提升專業管治水准,香港中文大學於6月9日至15日舉辦首届“粵港澳高校聯盟高層領導交流團”,共21位來自11所廣東及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聯盟院校領導參與了本次活動。第一屆粵港澳高校聯盟高層領導交流團參會人員合影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霍泰輝教授、協理副校長王淑英教授及李康善博士等歡迎交流團成員蒞臨交流,並聯同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超華先生、香港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博士,以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副巡視員劉志明先生為交流團開幕式擔任主禮嘉賓並致詞。 在為期一周的交流活動中各校代表在香港中文大學安排下實地考察了香港政府及多個當地公營機构,包括香港教育局、廉政公署及多間本地大學,並參與了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關的專題講座,以及參訪香港科學園等,全面了解了香港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創新創業及科研發展的最新概況,並分享交流了各校治校管理經驗,促進了三地高等教育管理層的互鑒互學、共同提升。 香港中文大學段崇智校長於閉幕典禮上表示:“期盼各校領導人在本次活動能加强鞏固合作平臺,開拓有針對性的合作領域,發揮互補優勢。而校際層面的交流互動會更全面促進貫通優勢,提升合作層次和水準,從而達成建設大灣區的長遠目標。”中山大學副校長邰忠智博士代表各校致辭時表示認同,並期望聯盟院校間可以進一步互相交流、借鑒和協助,讓彼此發揮更大的協同合作效應。
-
05/122019
“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科教合作論壇——機遇與挑戰”在澳門駐京辦順利召開
為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同時適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於今年初正式發佈,5月12日澳門大學於澳門特別行政區駐北京辦事處舉辦“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科教合作論壇——機遇與挑戰”,邀請相關政府部門及粵港澳大灣區院校代表共同探討灣區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以期深化灣區院校在人才培養、科研合作、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協同創新,共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建設。國務院港澳辦交流司司長吳煒,教育部港澳臺辦常務副主任徐永吉,科技部港澳台辦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主任陳家昌,澳門特別行政區駐北京辦事處主任梁潔芝,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副校長肖海鵬,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及粵港澳高校聯盟相關院校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科教合作論壇參會人員合影 論壇開幕式上,吳煒司長,徐永吉主任,陳家昌主任分別致辭表示,今年國家發佈的《規劃綱要》明確製定了大灣區具體的建設目標,為大灣區的都市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作為立足灣區辦學的高校,應積極配合國家發展戰略,為灣區建設提供人才、智力、科技支撐,國家相關政府部門也將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灣區高校科教事業的發展,使灣區教育充分體現“一國”與“兩制”的制度優勢,發揮參與“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計畫的獨特作用。 羅俊校長在會上作了題為“充分發揮高校優勢助力灣區創新發展”的主旨發言,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學校近年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辦學思考和行動舉措。羅校長提出,中山大學作為粵港澳高校聯盟理事長組織,下一步將通過以下三個方面發揮聯盟高校的強強聯合優勢,助力灣區創新發展:一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為灣區培養更多創新人才;二是以基礎研究為覈心,為灣區輸出更多創新成果;三是以開放合作為原則,為灣區彙聚更多創新資源。 段崇智校長表示,香港中文大學在產、學、研方面都將積極參與大灣區的建設,同時學校已經製定了服務大灣區的政策及發展方向,未來將全力達成粵港澳高等教育的優勢互補,以提升灣區高等教育整體的競爭力及影響力。 宋永華校長認為,澳門是大灣區西岸唯一的中心都市,澳門大學作為大灣區西岸實力最强的綜合性大學,一直以來全力配合澳門特區參與建設大灣區的具體工作和部署。未來澳門大學將充分發揮優勢,全力打造大灣區西岸科技創新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在大灣區西岸突出其科技創新的引擎和輻射作用。 楊斌副校長表示,清華大學願意同粵港澳高校聯盟進一步加強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共同為祖國的高等教育事業貢獻力量。周作宇副校長指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未來將建設“一帶一路”學院,推進學科交叉創新,服務國家戰畧,同時作為在大灣區辦學的首都院校,北京師範大學也願同灣區兄弟院校一起加强交流合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佈。《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粵港澳高校聯盟的作用,鼓勵三地高校探索開展相互承認特定課程學分、實施更靈活的交換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轉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未來聯盟將積極回應《規劃綱要》檔案精神和要求,繼續深化三地院校交流合作,牽手灣區更多高水准大學共同推進粵港澳三地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
04/192019
粵港澳高校聯盟2019年師生交流工作研習營順利舉辦
為積極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關於充分發揮粵港澳高校聯盟深化三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要求,促進港澳與內地青少年交流交往和共同成長,4月17-19日,聯盟秘書處邀請廣東省教育廳、聯盟廣東高校相關代表一行共24人赴上海、杭州高校開展研習及交流活動,推動粵港澳高校聯盟與滬港高校聯盟在港澳師生交流工作方面的合作,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與長三角地區高校的資源整合與強強聯合,共同打造高水平師生交流活動。粵港澳高校聯盟2019年師生交流工作研習營參營人員合影 本次研習營的代表先後走訪了同濟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雙方分別介紹了各自近年開展港澳青年交流工作的情况,並就下一步合作開展港澳師生交流項目進行了探討和交流。長三角地區的高校表示,本次調研交流活動為粵港澳大灣區外的高校參與灣區青年教育交流工作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平臺和機會,希望通過廣東高校與長三角地區高校的協同合作,創新並豐富教育部港澳與內地高校師生交流計畫項目的組織形式及活動內涵,為港澳青年到內地實踐、學習、成長、發展提供更廣闊的交流平臺。 通過本次研習交流,中山大學擬定了2019年“粵港澳+長三角”灣區經濟發展研習營活動方案,該項目計畫與同濟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聯合舉辦,招募聯盟港澳高校約30名學生於今年暑假通過開展為期半個月的課堂研習、企業參訪、座談交流、移動課堂等活動,促進港澳青年對粵港澳大灣區及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認識和瞭解,從而更好地把握國家發展機遇,實現個人奮鬥目標和人生價值。
-
03/222019
粵港澳高校聯盟2019年工作會議在香港中文大學順利召開
3月22日,聯盟於香港中文大學召開2019年工作會議,商議未來各領域的合作計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長蔣建湘教授、國家教育部港澳臺辦公室副處長孫雪晶女士、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社會事業交流合作處調研員劉俊峰先生、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高等教育分部助理秘書長(高等教育)卓穎然女士及澳門特別行政區高等教育局高等院校協調廳廳長丁少雄先生聯同來自聯盟28所成員院校的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粵港澳高校聯盟2019年工作會議參會人員合影 會上,段崇智校長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要加强經濟和科技實力,而聯盟建設及貢獻的是大灣區研究及教育實力,並將進一步協同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及影響力。香港中文大學非常重視與聯盟各成員院校加強溝通聯系,以更好地建立具實質性的科研及教育合作。 隨後聯盟秘書處代表在會上報告了聯盟過去一年的工作進展情況,各與會代表共同討論了聯盟下一年度重點開展的工作計畫,包括科研合作,學生交流,學術活動及智庫建設的具體合作項目。 經與會代表討論,聯盟今年將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檔案精神及大灣區爭創國際教育示範區及國際科創中心的戰略目標,在聯盟事務、學術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繼續開展相關工作,並擬將聯盟2019年理事會及大學校長論壇(2019年7月19日)、青年學者論壇(2019年10月)、高層領導交流團(2019年6月)、師生交流工作研習營(2019年4月)、成立專業聯盟作為聯盟下一年度重點推進實施的工作(括弧內為擬舉辦時間),同時積極鼓勵聯盟成員組織繼續廣泛而深入開展各種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及師生交流活動。